趁熱吃?太熱了食道可受不了!


趁熱吃?太熱了食道可受不了!

 

飯要趁熱吃,可有人覺得只有讓滾燙的食物在食道里走上一趟兒才爽。尤其寒冬臘月的,滾燙的火鍋和麻辣燙一下肚,身子也跟著暖起來,那叫一個舒坦。可是“持之以恒”地吃燙食,不但引起口腔潰瘍、牙痛、消化不良,還會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。

不習慣吃燙食的人連吃幾次燙食,他的舌頭啊喉嚨什么其實早就準備罷工了:這樣高溫的工作環境,我們吃不消了!可是習慣吃燙食人卻是越來越能吃燙,他們只怕不夠燙!用他們的話說就是,沒有燙燙的感覺,怎么知道是在吃飯呢?

吃得消?吃不消!
我們的口腔和食道表面都覆蓋著柔軟的黏膜。正常情況下,口腔和食道的溫度多在36.5℃—37.2℃,所以適宜的進食溫度是10℃—40℃左右,能耐受的高溫也只在50℃—60℃。在接觸到75℃左右的食物時,嬌嫩的黏膜就會有輕度灼傷。幸好這些部位的血液循環非常豐富,受傷的組織會及時的脫落、增生、修復,所以偶爾一點點的輕傷可以很快恢復。

而那些經常吃燙食的人,情況可不那么良好咯!口腔、食道黏膜在不斷的熱刺激下,一直重復著上面的修復過程,黏膜也就不停地增生增厚。增厚了的黏膜對熱刺激的反應逐漸降低,可愛吃燙食的人卻一直追求感受到飯食的高溫度這件事,如此陷入一個越來越不怕熱、越不怕熱會越要吃燙食的惡性循環。再加上食道黏膜的神經反射本來就很遲鈍,往往受了傷自己也沒有察覺到,于是主人的大腦便錯誤的接收到如此訊息:我們很好,讓高溫來得更猛烈吧!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Isabelsnd 的頭像
    Isabelsnd

    Isabelsnd的部落格

    Isabels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